学校主页 | 学院信箱 | 公众号
首页|学院概况|学科专业|师资队伍|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实验实训|党建工作|团学工作|工会工作|就业校友|政务公开|招生工作
 

安徽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电子信息(0854)

2025-05-09 12:23 

英文名称:Electronic Information

学位类别: 专业学位 培养层次: 硕士生

一、专业类别简介

本专业硕士学位点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和仪器科学与技术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建立,围绕国家行业重大需求,深耕煤炭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现有3个国家级学科平台和10个省部级学科平台,逐步形成了网络与信息安全、智能信息处理、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智能测控系统及仪器、光机电一体化及其检测技术等7个特色研究方向。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授、副教授等101人,博导10人,硕导136人。近年来获批各类科研项目70余项,累计经费3000余万元,获省部级科技奖10余项。本专业硕士毕业后可在政府相关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高技术公司等领域从事电子信息产品设计、软件开发、仪器仪表设备的设计制造等研发工作。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公正,有社会责任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掌握电子信息类相关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相关电子信息产品研发、软件设计,复杂系统的研发、控制或管理工作,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良好的素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品学兼优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1.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2.最长学习年限内不能毕业的,将自动终止学籍,予以结业或退学。

3.愿意创业的在读研究生,本人提出创业申请并经学校批准,办理休学手续离校保留学籍,学习年限可以适当延长。

四、专业领域

1.计算机技术

聚焦网络与信息安全、智能信息处理、智慧矿山三个方向。通过数据扰动和差分隐私技术,保障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应用机器学习方法,解决舆情跟踪和情感计算问题;采用深层神经网络等技术,提升矿山灾害智能预警能力。

2.控制工程

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智能控制两个方向。利用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信息技术等基础理论,解决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等问题;采用现代数学理论、计算机仿真和自动控制理论,解决煤矿等工业领域各种智能控制策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和综合设计方法。

3.仪器仪表工程

聚焦智能测控系统及仪器、光机电一体化及其检测技术两个方向。采用新测量原理和精度保障方法,提升智能监测和精密测量水平;利用光机电一体化和计算机视觉等技术,解决复杂环境智能巡检和机电设备故障诊断问题。

五、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创新能力培养和学位论文结合的培养方式,注重专业素养和创新潜质的培养。分两个阶段培养:第一阶段完成课程学习,第二阶段在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实行“两课堂、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专业实践过程、产品研发或工程设计、学位论文撰写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进项目、进团队、进实验室全覆盖。积极落实学校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煤炭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四个融入”发展战略,实施“三千工程”,大力开展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校企协同育人。

六、课程设置、必修环节及学时、学分分配

1.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分为三部分:学位课程(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非学位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补修课程。学位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专业选修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或考查,具体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学分要求:总学分不少于26学分(学位课不少于15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11学分)。跨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应补修该学科专业本科主干课程不少于2门,记录成绩但不计学分;所有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第2学期结束前完成。

2.课程设置:详见附表。

七、专业实践要求

专业实践要求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分为两部分,一是专业实践活动考核计4学分;二是专业实践成果考核计2学分,所取得学术成果,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工作按照《安徽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工作与成果考核规定》执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参照全日制研究生执行,其中专业实践活动可结合研究生自身实际在工作单位开展。

八、学位论文

1.论文工作的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学术理论及应用水平和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注意选择对新产品或关键部件研发、设备技术改造及对国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再研发等工程领域的项目开展研究,学位论文要有新见解。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产品研发与技术改造、工程(工艺)设计、应用研究、软件开发、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不同形式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探索实践。学位论文工作全过程包括论文选题、中期考核、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等环节。

2.论文选题

选题应聚焦本行业领域的工程实际问题,且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是行业或企业发展方向、战略、决策等急需解决的本专业领域工程问题。选题要避免大而泛,应具有一定深度和代表性,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或工程应用价值。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注意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交叉学科、高成长性产业发展的研究课题,同时对新产品或关键部件研发、设备技术改造及对国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再研发等工程领域的项目开展研究。论文选题应安排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由3至5名硕士生导师组成的选题报告会评议小组对开题报告进行评议,评议通过后方可进行课题研究。

3.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应安排在入学后的第四学期。由导师负责组织对所指导研究生进行论文中期检查。考核内容包括:听取研究生课题进展情况汇报、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后阶段工作技术问题的预测和拟采用的技术路线等。考核结论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对于中期考核不合格的研究生,重新进行中期考核或者视情节决定是否延期进行学术论文答辩。

4.论文评阅

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位论文完成情况的独立性、真实性、原创性进行审查,审阅并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学院组织所在学科对研究生提交的学位论文进行预审。对问题较多的学位论文,修改后应重新组织预审。预审未通过者,不能进行论文匿名评阅和答辩。硕士研究生应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提交学位论文,通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后,由校学位办和学院组织送校外同行专家匿名评阅。具体论文评阅办法与结果运用参照学校和学院相关文件执行。

5.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一般由3至5人组成,均应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答辩委员会主席由校外专家担任。设答辩秘书1 位,由本学科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人员担任,指导教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名单由学位授权点确定,经分委员会主席批准,报校学位办备案。

6.学位授予

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以及学院学位评定分委会审核意见,按照有关规定对申请授予学位研究生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安徽理工大学 电子信息 专业学位硕士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开课学院

公共

课程

A

01801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013400001

英语

48

3

1

外国语学院

024010001

体育

16

不计

1

体育部

099010001

美学/艺术学

16

不计

1

研究生院

010010001

劳动教育

16

不计

1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科

基础

课程

B

012010001

数值分析

至少选一门

48

3

1

学与大数据学院

012010002

矩阵理论

32

2

1

学与大数据学院

010410002

Math. for Computer Science(双语)

计算机技术

48

3

1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10410003

高级人工智能

32

2

1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10410004

软件系统与工程(双语)

32

2

1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10410005

高级算法设计与分析

32

2

1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06410004

系统辨识与建模

控制工程

32

2

1

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006410005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双语)

32

2

2

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006410006

模式识别(双语)

32

2

1

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005410002

现代测试技术

仪器仪表工程

32

2

1

机电工程学院

005410004

误差理论与精度设计

32

2

1

机电工程学院

005410005

嵌入式系统开发原理与实践

32

2

1

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

必修

课程

C

018420001

工程伦理

16

1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010420001

科技方法论(双语)

16

1

1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010420002

专业综合实验

16

1

1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010420003

专业领域讲座(双语)

16

1

1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

选修

课程

D

010420004

网络与信息安全

计算机

技术

32

2

2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10420005

数据科学与工程(双语)

32

2

2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10420006

计算机视觉技术(双语

32

2

2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10420007

工业互联网技术与煤矿数字化

32

2

2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10420008

模式识别

32

2

2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10420009

大模型在领域中的应用

32

2

2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10420010

高级计算机体系结构(双语)

32

2

1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10420011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32

2

2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10420012

机器学习(双语)

32

2

2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10420014

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前沿

32

2

2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06420005

嵌入式系统(双语)

控制工程

32

2

2

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006420007

DSP应用技术(双语)

32

2

2

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006420014

物联网开发与应用(双语)

32

2

2

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006420015

自动化仪表技术

32

2

2

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006420016

智能控制理论及仿真

32

2

1

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006420017

Python高级程序设计(双语)

32

2

2

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006420018

信息融合

32

2

2

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006420019

图像处理技术(双语)

32

2

2

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005420007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双语)

仪器仪表工程

32

2

1

机电工程学院

005420008

有限元分析与应用(Ansys)(双语)

32

2

1

机电工程学院

005420012

智能测控系统设计

32

2

1

机电工程学院

005420013

机电控制与PLC(双语)

32

2

1

机电工程学院

005420014

虚拟仪器原理与应用

32

2

1

机电工程学院

005420015

动态测试信号处理与建模(双语)

32

2

1

机电工程学院

005420016

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双语)

32

2

1

机电工程学院

005420017

高等机械动力学

32

2

2

机电工程学院

补修课程

E

计算机组成原理

不计

2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数据结构

不计

2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

不计

2

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数字信号处理

不计

2

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不计

1

机电工程学院

检测技术或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

不计

1

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实践

与成果

专业实践活动

4

不计入总学分

专业实践成果

2

课程类别:A 公共课程;B 学科基础课程;C 专业必修课程;D 专业选修课程;E 补修课程

说明:专业选修课模块中需开设一门反映学科前沿研究、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交叉课程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泰丰大街168号 邮编:232001 电话:0554-6668255(8255) E-mail:jsjx@a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