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学院信箱 | 公众号
首页|学院概况|学科专业|师资队伍|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实验实训|党建工作|团学工作|工会工作|就业校友|政务公开|招生工作
 

【研究生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硕士培养方案

2025-05-09 12:16 

英文名称: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学位类别: 学术学位 培养层次: 硕士生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源自1994年淮南矿业学院计算机及应用本科专业,2000年获批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10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22年获批安徽省高校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

学科深耕煤炭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形成信息安全助力煤矿生产安全的行业特色学科建设发展模式。现有省部级平台5个,已形成网络与信息安全、智能信息处理和智慧矿山三个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19人,博导3人,硕导18人。近年来获批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累计经费1000余万元,获省部级科技奖8项。本专业硕士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科技公司、政府部门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高度社会责任感、明确职业方向,具有扎实的数理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设计、开发复杂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能力,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科学研究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跟踪计算机前沿领域发展的洞察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担当精神,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计算机专业高素质人才。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1.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2.最长学习年限内不能毕业的,将自动终止学籍,予以结业或退学。

3.愿意创业的在读研究生,本人提出创业申请并经学校批准,办理休学手续离校保留学籍,学习年限可以适当延长。

四、研究方向简介

1.网络与信息安全

面向行业数据收集、数据发布、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中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关键核心技术,采用数据扰动、差分隐私等处理方法,旨在解决煤矿领域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中数据收集、数据发布中的敏感数据匿名化等问题。

2. 智能信息处理

面向微博、论坛、产品评论等网络信息,开展信息的自动获取、数据清洗、特征分析、数据理解与表示、高维数据聚类与降维等机器学习理论和方法研究,旨在解决网络舆情跟踪、情感计算、产品推荐优化等相关问题。

3.智慧矿山

面向矿山大数据环境下的不均衡数据分类,采用深层神经网络、强化学习、信息融合等技术,开展矿山灾害预警模型、矿山安全状态评估研究,旨在解决有模糊信息以及对噪声敏感的问题。

五、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创新能力培养和学位论文结合的培养方式,注重专业素养和创新潜质的培养。分两个阶段培养:第一阶段完成课程学习,第二阶段完成创新能力培养和学位论文撰写。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进项目、进团队、进实验室全覆盖。积极落实学校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煤炭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四个融入”发展战略,实施“三千工程”,大力开展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校企协同育人。

六、课程设置、必修环节及学时、学分分配

1.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分为三部分:学位课程(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非学位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补修课程。学分要求:不少于26学分(学位课不少于15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11学分)。学位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专业选修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或考查,具体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跨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应补修该学科专业本科主干课程不少于 2 门,记录成绩但不计学分。

2.课程设置:详见附表。

七、创新能力培养(学术学位硕士生)

为培养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提高学术水平,要求研究生在校期间须完成一定的创新能力培养与成果考核,其分为两部分,一是创新能力培养考核,安排不少于3学分;二是创新成果考核,安排不少于3学分。所取得成果不得低于《安徽理工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成果考核规定》标准。

八、学位论文

1.论文工作的基本要求

论文工作的目的是要使研究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受到较全面的训练,培养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学位论文应反映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并表明研究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学位论文工作全过程包括论文选题、中期考核、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等环节。

2.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应安排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集中地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与选题报告准备工作,要求在对领域权威文献分析基础上合理选题。其中,论文选题前必须通过学业答辩,学业答辩一般安排在第二学期期末,主要考查学生近一年的学习成果和科学研究,针对答辩效果不佳的学生发出学业预警,导师进行督促和整改,学业答辩最终不通过者不予进行论文选题。

3.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应安排在入学后的第四学期。由导师负责组织对所指导研究生进行论文中期检查。考核内容包括:听取研究生课题进展情况汇报、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后阶段工作技术问题的预测和拟采用的技术路线等。考核结论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对于中期考核不合格的研究生,重新进行中期考核或者视情节决定是否延期进行学术论文答辩。

4.论文评阅

论文评阅着重审核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考查项目方案及其实现的先进性、合理性、技术难度、工作量、实际效果和论文(报告)的规范化程度。学位论文至少应有2位专家评阅,评阅人中应有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专家。

5.论文答辩

在申请答辩前两个月,对研究生进行论文答辩前资格审查,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度等方面进行检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并申请答辩。为了保证研究生论文质量,学位论文在正式送审前,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成专家组进行预答辩,参与预答辩的专家从论文选题、文献综述、论文创新性、论文规范性等方面审查学生论文是否达到要求并填写预答辩意见,预答辩结果分为:同意送审、同意修改后送审、不同意送审三种。对于“不同意送审”结论的研究生,延期半年后可重新提出答辩申请。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一般由3至5人组成,均应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答辩委员会主席由校外专家担任。设答辩秘书1 位,由本学科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人员担任,指导教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名单由学位授权点确定,经分委员会主席批准,报校学位办备案。

6.学位授予

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的意见以及学院学位评定分委会审核意见,按照有关规定对申请授予学位研究生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安徽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术学位硕士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开课学院

公共

课程

A

01801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013300001

英语

64

4

1

外国语学院

024010001

体育

16

不计

1

体育部

099010001

美学/艺术学

16

不计

1

研究生院

010010001

劳动教育

16

不计

1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科

基础

课程

B

012010002

矩阵理论

32

2

1

数学与大数据学院

010310002

Math. for Computer Science(双语)

48

3

1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10310003

高级人工智能

32

2

1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10310004

高级计算机体系结构(双语)

32

2

1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必修

课程

C

018320001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010320001

科技方法论(双语)

16

1

1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10320002

一级学科综合实验

16

1

1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10320003

学科前沿讲座(双语)

16

1

1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选修

课程

D

010320004

网络与信息安全

32

2

2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10320005

数据科学与工程(双语)

32

2

2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10320006

计算机视觉技术(双语)

32

2

2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10320007

高级算法设计与分析

32

2

2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10320008

工业互联网技术与煤矿数字化

32

2

2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10320009

大模型在领域中的应用

32

2

2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10320010

模式识别

32

2

2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10320011

软件系统与工程(双语)

32

2

2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10320012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32

2

2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10320013

机器学习(双语)

32

2

2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010320014

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前沿

32

2

2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补修课程

E

计算机组成原理

不计

2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数据结构

不计

2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创新能力

培养与

成果

创新能力培养

3

不计入总学分

创新能力成果

3

课程类别:A 公共课程;B 学科基础课程;C 专业必修课程;D 专业选修课程;E 补修课程

说明:专业选修课模块中需开设一门反映学科前沿研究、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交叉课程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徽省淮南市泰丰大街168号 邮编:232001 电话:0554-6668255(8255) E-mail:jsjx@a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