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教学中心特色
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将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育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了以下的办学特色。
特色一:体系特色--构建了一套紧密结合学科发展及行业需求的“三层次、进阶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关注学科发展、强化行业应用。利用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拓宽视野、把握学科发展动态,将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科研成果融合到教学课程体系,利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2011计划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国际前沿课题的研究成果,结合淮南矿业集团、皖江物流集团、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工程应用需要,构建处于国际前沿水平的创新型实验项目。
构建具有正式工程环境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行”全工程链综合实践平台,通过公司实景体验式教学,使学生与工程实现“零接触”,让学生与真实工程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体验责任的承担和问题的解决、人际的沟通等任务,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沟通、执行以及情绪管理等能力。
特色二:方法特色--形成实验教学与科研研究,工程应用紧密结合的良性互动,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方法、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
中心不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方法、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创建了“科研成果实验教材、科研课题进实验内容、科研团队进实验课堂;科研资源转化为创新平台、工程项目转化为实训题目;创新项目与前沿技术同步”的“三进、二转、一同步”的科研与实验教学创新融合模式,创立了“项目引导、团队协作、真实工作、强化过程、授人以‘渔’”的全过程工程教育实训方法,师德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工程应用深度融合,将计算机信息领域的先进技术成果不断应用于本科实验。
如汽车电子与嵌入式系统团队深入实验课堂,针对车身控制,开出车身感控一体实验群,对学生的基础技能、专业能力、科研素质进行全面的训练。
特色三:行业特色--实现了中心与企业协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机制,形成了优势互补、人员互通和资源共享的新模式。
在深入推进自动化专业捉鱼计划实施的同时,结合中心的技术、设备优势与产学研合作基础,与淮南矿业集团、皖江物流集团、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等单位等本行业内生产龙头企业
和技术龙头企业在内的多家企业形成了校企战略联盟,通过企业的特色资源与校内中心的优质资源的强强联合,将两类有效吸纳进入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依托校企战略联盟,将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教学和实践实训环节与市场需求和工程应用相结合,从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校企师资队伍、企业技术培训、人才输送、产学研等多个方面大力推进校企合作的纵深开展,为计算机信息类行业培养高素质人才。“中心+基地”的协作平台切实发挥了作用,在管理制度、教学成果、师资队伍等发面已经形成了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成果。
二、实验教学中心教学效果、主要建设成果和示范作用。
1. 实验实训教学辐射全校学生
通过资源整合和专业建设,目前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的整体规模和水平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已经成为我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基地。实践教学资源面向全校所有学科门类,66个本科专业和研究生开放。中心的教学体系及其管理模式对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其他实验课程的建设发展起到了很强的示范和推进作用,成为全校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和技能培训的重要基地。
2. 实验实训基地辐射学校特色学科建设和科研
中心在计算机软件理论、工业以太网、矿山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汽车电子、嵌入式系统等方面在国内外具有特色和优势,加强了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五年来,先后有数百位来自国内外的教师和科技人员考察和调研。“中心”的教学理念、实验条件、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均对来参观的教师产生了重要影响和示范辐射作用。
3. 实验实训教学辐射学校学科和专业整合
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面向全校工、理、医、管、文、经、法、艺等66个本科专业开展实验教学活动,重点服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学院、测绘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等下属的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物联网、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等若干专业,通过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学活动,将隶属于不同学科门类下的专业进行有机整合,形成“跨专业、跨学科、大工程、开放式、一体化”的计算机信息、感控一体完整闭环。
4. 实验实训教学辐射相关院校
中心除在校内起全面引领示范作用外,还通过组织和参加各类全国性教学科研活动与国内同类院校进行交流。中心每年平均有10多人次的教师参加全国各类教学研讨会,与国内其他高校进行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经验的交流,通过对外交流,向校内外同行介绍中心的建设经验与特色做法,扩大了中心影响,得到了兄弟院校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近三年,中心还派出多名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走访、学习,同时接待了全国50余所院校的教师参观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