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源于1978年成立的淮南煤炭学院计算机站,后并入1981年成立的淮南矿业学院机电二系,1988开始招收全日制计算机应用专业专科生,1994年开始招收全日制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本科生,2007年,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正式成立。2022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批安徽省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
学院拥有一支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在职教职工94人,其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副高)23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31人。设有网络与信息安全、智能信息处理、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和智能矿山4个方向科研团队。特聘教授1名,安徽省教学名师3人、安徽省教坛新秀4人、安徽省线上教学新秀1人、安徽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2人、舜耕名师1人,淮南市“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1个。
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区块链工程6个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授权点,自主设置信息安全工程、人工智能二级学科博士招生目录。
学院拥有省级计算机实验实训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信息技术基础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信息与计算科学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 个省级实践教学平台,校企合建20余个学生实践教学基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2个省级教学团队。拥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视频公开课2门,省级MOOC 及线上、线下、混合课程6门。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4项、高等学校区块链技术创新行动计划项目1项。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煤炭行业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
学院构建了理论教学、实验实践教学、学生创新创业“三位一体”育人格局。近年来,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RAICOM)、全国大学生智能技术应用大赛等。近3年,学院学科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00余项,国家级奖励95项。多年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 96%,研究生就业率达到95%,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认可。
学院依托煤炭安全精准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平台,教育部矿山智能技术与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煤矿安全大数据分析与预警技术工程实验室、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淮南分中心、安徽矿山机电装备系统创新中心、安徽省高等学校区块链技术研究分中心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淮北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淮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龙芯中科(合肥)技术有限公司、中安联合煤化有限任公司、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等积极开展科技合作;与富士电机(杭州)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安徽理工大学富士电机实验室”;安徽理工大学与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组建“数字学院”,挂靠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负责日常管理和运行;与南京智能交通创新中心、南京派光智慧感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展联合研发,大幅提升了学院的科研实力。
学院紧紧围绕经济社会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十四五”以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安徽高校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协同创新项目2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等;主持横向项目32项,经费10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150余篇。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近年来,承办了首届安徽省计算机大会(AHCC 2019)、网络智能和智能精准开采国际学术大会(2019 ATCI)、举办“转型革命,服务安全”2021数字论坛学术报告会,承办了2022 未来计算机教育峰会(FCES 2022)论坛“新工科背景下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2023 未来计算机教育峰会(FCES 2023)”。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派遣人员到国外高校讲学、访问、攻读学位、开展科技合作,互派留学生,有来自14个国家的近30名留学生在学院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常年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寻求更为广阔的空间。
(2024年6月)